权威的存储市场资讯平台English

中国存储渠道市场现状分析:大陆品牌占比不足两成,究竟该如何打破瓶颈?

CFM闪存市场 产业分析 2021-03-18

半导体存储器市场经过几十年盛衰荣辱、新旧交替,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西部数据、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百家争鸣的热闹局面。

整体上看,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起步较晚,而且初期发展并不均衡,更偏向于封测、模组以及国外品牌代理销售。那么,在国产存储品牌推广多年之后的现在,中国大陆存储品牌在渠道市场上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又该如何打破现有瓶颈?

一、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存储消费大国,但在消费类存储渠道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却不足两成

随着消费力崛起,我国正朝着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迈进,即便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依然逆势增长。而对于存储市场,根据中国闪存市场ChinaFlashMarket对国内市场上固态硬盘、存储卡、U盘、移动硬盘、内存条进行统计,2020年我国在这几类产品类别中,渠道市场规模达408亿人民币。 

目前,我国存储产品渠道市场销售主要在包括京东、天猫、淘宝、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以及电脑城、百脑汇、国美、苏宁、顺电、华强北以及各地电子市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发展,线上销售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也能对市场现状有所反映。因此,中国闪存市场ChinaFlashMarket通过对国内主要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对当前存储产品在线上市场表现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线上存储市场依然是海外品牌占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品牌占比约57%,韩国品牌占比约16%,台湾地区品牌占比约10%,日本品牌占比约1%,而大陆地区品牌仅占约15%。

· 固态硬盘

2020年中国存储渠道线上市场固态硬盘产品品牌份额,大陆品牌仅占13%。具体来讲,在销量排名前十品牌中,海外品牌也占多数,其中,三星、西部数据、金士顿三家份额就超50%。

· 存储卡

在存储卡市场中,美国品牌占2020年中国渠道线上存储市场78%的市场份额,大陆品牌占比约11%,韩国和日本品牌则分别占比8%和4%。具体品牌来讲,闪迪一家独大,与第二名差距较大。

· U盘

相较于其他产品市场,在U盘市场中,大陆品牌市场份额明显增大,达到32%,然而美国品牌份额依然高达66%,仅金士顿和闪迪两家合计份额就已超过50%。

· 内存条

在线上内存条市场品牌中,依然是美国品牌占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55%,台湾地区品牌市场占有率为28%,大陆品牌占比约10%,韩国品牌占比7%。

· 移动硬盘

在移动硬盘市场中,美国品牌占我国线上市场销售额78%,日本品牌占12%,韩国和中国品牌分别占比5%,其中西部数据、希捷远超第三名品牌。

小结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前我国线上渠道存储市场依旧被海外品牌所主导,大陆品牌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比重依然较小,而且这15%份额还是中低端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大陆存储品牌在固态硬盘、存储卡、U盘、内存条和移动硬盘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11%、32%、10%及5%。说明大陆存储品牌依旧在产品单价及技术要求均相对较低的U盘市场中渗透率最高,而在产品价格更高的固态硬盘及内存条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陆存储品牌落后于海外品牌?

核心技术“卡脖子”是关键

在半导体存储领域,存储芯片是不可或缺的高成本核心器件。根据中国闪存市场ChinaFlashMarket数据,2020年全球约98%的NAND资源把控在三星、铠侠、西部数据、SK海力士、美光等几大原厂手中,DRAM资源集中度更强,约95%资源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手中。

由于存储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高端人才密集型的高壁垒行业,加上我国起步较晚,在各方面都没有深厚积累,导致目前核心芯片供应依然主要依赖国外厂商。此外,市场上很多领域对国产存储品牌的开放度也不够充分。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品牌厂商在成本及市场资源方面均没有优势,为扩大市场份额,只能牺牲自身利润,以价换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三、如何解决目前的局面?

长江、长鑫齐发力,国产存储介质已取得阶段性发展,降低大陆存储品牌对国外原厂依赖

近年来,我国在存储芯片研发方面进展快速。
 
首先,长鑫存储于去年二月份量产19nm DRAM产品,包括8Gb DDR4芯片、8Gb LPDDR4X ,均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规范并在今年产出17nm 先进工艺,达到市场主流能力。其次,长江存储也在去年四月份成功研发出128层TLC、QLC 3D NAND闪存芯片,单颗Die容量可达1.33Tb,现在已经规模化量产,性能达到业内先进水平。
 
除了研发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外,目前长江存储与长鑫存储在产能规模上也在逐渐扩大。首先,长江存储在去年6月份宣布二期项目开工,规划产能20万片/月,两期项目达月产能30万片/月;长鑫存储方面,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开始投产,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1500亿元,2022年产能达到12万片/月。

然而,尽管目前长江、长鑫已经研发并量产部分主流存储芯片,但由于产能规模尚小,对市场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但是,相信随着国内厂商良率、产能的不断提升,一定能够有效平衡全球存储芯片供应,降低大陆存储品牌对国外原厂的依赖程度。

政策支持落地,信创产业已先行

鉴于当前我国发展核心技术的急切性和重要性,国家已经以信创产业为契机,从最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到核心芯片、元器件、基础软件,再到整机、应用软件,最后到系统集成与客户端全面发力,着手布局国有品牌成长路径。例如,在当前在信创产业带动下,鲲鹏、飞腾、兆芯等已经有了极大发展。

而存储也是信创产业的关键一环。从发展阶段来讲,当前信创处于全面提速阶段,必将对整个国产存储产业链起到带动作用。从信创布局可以看出目前在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开始注重自主品牌扶持,无论政策、资金、技术还是渠道都在全方位助力。

四、产业链瓶颈各个击破,国产存储品牌未来可期

目前我国存储芯片核心技术已经全面发展,对于中国品牌塑造,同样不乏先例。十年前,在中国手机市场中,诺基亚一家就占据了过半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也被HTC、三星、摩托罗拉和苹果瓜分,国产手机品牌默默无名,仅联想榜上有名,市场份额仅占1.8%。时间来到2020,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为、小米、OPPO、VIVO在国内手机市场包揽Top4,合计市场份额达85%。

从智能手机发展看存储,如今,在存储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存储品牌厂商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成长了一批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相信在企业内在奋发与外部助力的协同作用下,手机行业十年来发展轨迹与巨大变化,或将是对中国消费类存储市场未来的最好注解。

中国存储标准NM卡,体现中国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除了在存储产业链不同环节积蓄力量各个击破之外,也已经开始在存储标准制定上努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达到同步。其中,智慧终端存储协会 Intelligent Terminal Memory Association (简称:“ITMA”)就是在中国终端产业界和存储产业界共同期盼下建立的标准组织。

ITMA旨在制定能更加适配智慧终端发展需要的存储器标准,从技术、应用和供应链三个维度推进产业发展,通过采用业界成熟的专利池集中许可模式,来提升国内产业竞争优势。

NM卡作为ITMA首发的标准化产品,符合当前电子设备对存储产品小型化的需求,加上Micro SD卡需要支付SDA协会6%的3C专利费和CPRM专利费,如此高成本让很多终端产品厂商望而止步。

2020年4月中国存储厂商已基于长江存储64层256Gb存储颗粒发布了全球最小的国产存储卡NM卡。预计到2021年底可以将NM卡的容量提升到1TB 。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存储产业国产化水平依旧较低,即便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存储品牌相对更为成熟,却也仍然处于“开疆扩土”爬坡过槛阶段。

在此关键节点,存储厂商修炼内功固然重要,但外部环境营造、甚至资源投放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在国家明确“科技自强自立”的战略背景下,从产业链发展角度上看,我们既需要国产存储品牌企业与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但更希望看到的是从前端到渠道全链条的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存储生态。

推荐:电脑用的少,手机扫一扫,资讯快一步!

扫码关注我们

股市快讯 更新于: 11-24 10:57,数据存在延时

存储原厂
三星电子56000KRW-0.71%
SK海力士176700KRW+4.68%
美光科技102.640USD-0.12%
英特尔24.500USD+0.25%
西部数据66.430USD+0.83%
南亚科35.85TWD-2.18%
华邦电子18.05TWD+1.40%
主控厂商
群联电子471.0TWD+1.51%
慧荣科技54.930USD+0.24%
美满科技92.510USD-0.46%
点序54.1TWD+0.93%
国科微64.25CNY-5.50%
品牌/模组
江波龙83.00CNY-5.16%
希捷科技99.620USD-0.30%
宜鼎国际235.0TWD+1.95%
创见资讯92.2TWD+0.44%
威刚科技90.9TWD+0.55%
世迈科技17.650USD+1.38%
朗科科技21.71CNY-1.00%
佰维存储56.40CNY-5.21%
德明利76.53CNY-5.17%
大为股份11.18CNY-6.83%
封测厂商
华泰电子36.55TWD0.00%
力成125.0TWD+0.81%
长电科技38.92CNY-5.19%
日月光156.5TWD+1.95%
通富微电29.66CNY-6.99%
华天科技11.76CNY-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