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存储市场资讯平台English

三星176层3D NAND性能参数大揭秘

编辑:Mavis 发布:2021-07-01 10:38

起初,NAND Flash的发展是从2D 平面结构开始,但在尺寸微缩及密度增加的压力下,NAND Flash由平面结构升级为三维架构,并通过工艺技术提升逐渐往上增加存储单元的层数(Layer ),把存储单元像盖大楼一样层数堆叠得越来越多。从2014年的32层3D NAND发展到现在已经实现100+堆叠层数的量产,Wafer单位面积的容量增长数倍,这也是NAND Flash产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对堆叠层数的向上突破,也是各原厂技术竞争的主赛道之一。继美光、SK海力士去年先后发布176层3D NAND之后,铠侠与西部数据也于今年2月份宣布推出新一代162层闪存技术。相较之下,存储龙头三星在这一轮技术较量中却低调许多,仅在一季度财报会议中对下一代176层技术稍作提及,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韩媒的相关报道。

消息称,三星第7代176层3D NAND将采用“双堆栈”技术,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此技术的消费类SSD,还计划扩展至数据中心SSD产品。尽管目前三星官网尚未系统披露176层3D NAND产品的具体规格,然而,在今年2月份的一场学术会议中,三星对此做了详尽披露。

文章中,三星介绍在研发过程中其面临的技术难点主要有:

1、随着层数堆叠的增加,cell-string电阻随之增加;

2、随着存储单元间隔的缩小,单元之间干扰增加;

3、需要更高的I/O带宽以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4、由于外围电路与存储阵列面积相当,芯片尺寸小型化也是一项挑战。

通过将4个128Gb存储阵列组合在一起,第7代V-NAND单颗Die容量为512Gb,其读取、写入性能达1.84GB/s、184MB/s,I/O速度达2Gbps,相较上一代实现了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IEEE Xplore

数据爆发式增长是推动闪存技术提升的根本动力,那么存储密度这一参数自然成为人们关注关键参数。文章显示,三星176层TLC产品存储密度达8.5Gb/mm²,为历代产品中最高。


数据来源:IEEE Xplore

而将三星176层产品与SK海力士和西部数据/铠侠最新产品相比,虽然容量密度并非最优,却在写入性能及I/O速度上较为优异,各家产品各有长短。


数据来源:IEEE Xplore

当前,尽管各家原厂之间3D NAND技术各有千秋,然而大家对高容量、高性能、低功耗器件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大原厂不断突破,一次次刷新纪录,而这也是存储产业持续保持生命力的秘诀。

推荐:电脑用的少,手机扫一扫,资讯快一步!

扫码关注我们

本文标签:

股市快讯 更新于: 04-29 23:39,数据存在延时

存储原厂
三星电子55800KRW0.00%
SK海力士180800KRW-0.66%
铠侠1886JPY+0.86%
美光科技76.810USD-2.23%
西部数据40.930USD+0.05%
闪迪32.270USD0.00%
南亚科37.20TWD+0.27%
华邦电子15.95TWD+1.59%
主控厂商
群联电子449.0TWD+1.24%
慧荣科技44.185USD-0.69%
联芸科技40.56CNY+1.65%
点序55.5TWD+1.28%
国科微69.40CNY+0.78%
品牌/模组
江波龙75.40CNY+2.38%
希捷科技82.130USD-0.04%
宜鼎国际240.0TWD+0.63%
创见资讯103.5TWD+0.98%
威刚科技83.8TWD+2.44%
世迈科技17.050USD-1.27%
朗科科技24.07CNY+0.21%
佰维存储61.52CNY+2.88%
德明利126.58CNY+3.52%
大为股份13.89CNY+2.51%
封测厂商
华泰电子33.40TWD+1.83%
力成111.5TWD0.00%
长电科技33.02CNY+0.92%
日月光138.5TWD+1.09%
通富微电25.37CNY+0.87%
华天科技9.80CNY0.00%